赠适公上人

喜得师消耗,从僧问不休。
苦吟成白发,多病寄沧洲。
道气闲尤胜,书锋晚更遒。
相思二千里,阻别十三秋。
六合劳生耳,休追万事不。
云萝荒旧隐,知友落新丘。
想叹欧生逝,应闻李氏忧。
寻思只如此,必竟欲何求。
未即无言问,方期勿药瘳。
终为嵩少约,筑室共夷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适公上人》是一首唐代的诗歌,由方干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

这首诗作于方干与上人之间的友情之上。诗中通过“我”向上人赠送诗歌这一行为,展现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和互尊的关系。这种情感交流不仅仅限于诗歌的传递,更是精神层面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方干的诗歌在唐代以豪放著称,此诗可能也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然而,尽管风格豪迈,这首诗却不失细腻与深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上人的敬重之情。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精炼,每个字都饱含深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内容更为集中,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同时,诗歌通过对上人高洁品质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诗中的用词讲究,如“白云”、“青山”等自然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这首诗不仅是方干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唐代文人交往风尚的一种体现。在那个时期,文人之间相互唱和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通过对上人赠诗的行为,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重视和尊重。这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社交习俗,也展现了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赠适公上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了诗人的情感、文化背景及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