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虎山道士孔野云

上清三十六,院阁皆幽清。
漱齿泉新汲,晞发日始升。
自除烧墨灶,昼夕诵黄庭。
所得异畴昔,出山畏逢迎。
同当知非年,寄诗聊写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龙虎山道士孔野云》是明朝诗人薛师石创作的一首古风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上清三十六,
    院阁皆幽清。
    漱齿泉新汲,
    晞发日始升。
    自除烧墨灶,
    昼夕诵黄庭。
    所得异畴昔,
    出山畏逢迎。
    同当知非年,
    寄诗聊写情。

  2. 诗意赏析

  • 首句“上清三十六,院阁皆幽清”,描绘了一座道教寺院的清幽景象,强调其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特点。
  • 第二句“漱齿泉新汲,晞发日始升”,展现了作者在寺院中生活的惬意与舒适,泉水清澈见底,阳光温暖宜人。
  • “自除烧墨灶,昼夕诵黄庭”表现了作者在修炼道法之余,仍然坚持阅读和学习,体现了其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
  • “所得异畴昔,出山畏逢迎”反映了作者因修炼而获得的内心平静和超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警惕和回避。
  • “同当知非年,寄诗聊写情”则是作者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寄寓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法自然的情怀。
  1. 作者简介
  • 薛师石(约1496年-1567年),本名不详,字子羽,号青霞子,江苏常熟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与杨慎等人齐名,被称为“明四大家”。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寄龙虎山道士孔野云》不仅是一首描绘道教生活和修行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之一,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