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城寺

断烟疏竹锁楼台,鄀子如今安在哉。
明灭故城无限意,紫薇花傍夕阳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大城寺》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德洪,字觉范,又号称寂音尊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诗僧。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和《禅林僧宝传》等。
  2. 诗歌原文
    《宿香城寺》
    夜晴风细月华清,绕寺霜筠雪竹声。
    锡响僧归帝青宝,梦香人宿水沉城。
    古今不隔尘都尽,心境俱忘镜对明。
    枕臂晓猿三叫绝,小窗灯暗读残经。
  3. 诗歌赏析
  • 《宿大城寺》以其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中“夜晴风细月华清,绕寺霜筠雪竹声”两句,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寺庙的幽静与美丽。
  • “锡响僧归帝青宝,梦香人宿水沉城。”这两句则通过声音与气味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让人仿佛能够听到僧人归来时清脆的铜铃声,闻到檀香弥漫的水沉城的香味,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寺庙的独特韵味。
  •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释德洪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力,还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领悟。他通过简洁的文字,将人与自然、佛性之间的和谐统一表达得淋漓尽致。
  1. 历史背景:《宿大城寺》的创作可能与释德洪的生平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诗人和僧人,他可能曾在大城寺修行或游历,因此创作了这首描绘寺庙风光和个人感悟的诗作。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如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佛法的追求等。
  2. 艺术特色:《宿大城寺》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简练而富有内涵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人研究和赏析的经典之作。

《宿大城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展现了释德洪的个人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