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雪枝头寒已老,平芜一夜铺春草。
江梅着子怯东风,花落满庭浑不扫。
春草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草曲》并非由元代诗人胡助创作,而是宋代薛季宣的作品。以下是对《春草曲》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春草曲》是宋代温州永嘉人薛季宣的作品,字士龙,号艮斋。薛季宣师从程颐弟子袁溉,高宗绍兴末年曾任鄂州武昌令,保伍辑民,严备金兵。后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知湖州时,改常州,未赴而卒。薛季宣以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著称,开永嘉事功学派之先声。他反对空谈义理,其学主实,强调实用主义。
作品原文:《春草曲》包含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等内容。原文如下:“霰雪枝头寒已老,平芜一夜铺春草。江梅著子怯东风,花落满庭浑不扫。”这些诗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风如同流水般轻柔,春草在洲上蓬勃生长,营造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同时,“江梅著子怯东风”和“花落满庭浑不扫”两句则表达了春天虽美却易逝的感慨。
历史意义:《春草曲》不仅是薛季宣文学作品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薛季宣的《春草曲》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厚谊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故土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薛季宣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