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守张宗丞

淮汉秋风起,边声不可听。
九重选良牧,内地著郎星。
土沃桑麻长,城荒草树青。
民居多近水,一一是江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郡守张宗丞》是宋代作者萧元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与人物心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萧元之是宋代的文人,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诗歌方面。据现存资料,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 文学成就:萧元之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好评,尤其是他的一些描写边塞生活和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词原文
  • 淮汉秋风起,边声不可听。
  • 九重选良牧,内地著郎星。
  • 土沃桑麻长,城荒草树青。
  • 民居多近水,一曲是江亭。
  1. 诗意解读
  • 淮汉秋风起,边声不可听。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边关凄凉的景象,秋风凛冽,边塞之声似乎被风带走,无法听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局势的担忧。
  • 九重选良牧,内地著郎星。“九重”指的是朝廷,诗人通过“选良牧”和“郎星”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对于能够胜任治理重任的人才的期望和赞美。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当时政治上的动荡不安。
  • 土沃桑麻长,城荒草树青。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自然景观,肥沃的土地和茂盛的农作物,与荒凉的城池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深深的忧国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 民居多近水,一曲是江亭。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江亭作为文人墨客常游憩之地,这里的一水一江成为了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

《送郡守张宗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对时代、对国家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