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马歌答杨侍郎

侍郎赠我六尺騟,矫矫龙性天骨殊。
四蹄铁立目电闪,此其壮志畏长驱。
牵来细观问厮养,何物有此权奇状。
为言此是古孙龙,往往得之沙塞上。
森张雾鬣碨礌鬉,萧稍骏尾摇朔风。
冰河蹙裂蹄甲锐,竹批两耳双方瞳。
向时淮西屡战胜,曾驮猛士敲金镫。
帐前欲得不敢言,空悬宝珠光照乘。
我有百发落雁鈚,前年引满射赤眉。
功成万死不见赏,归骑驴子吟楚词。
浮沉不作飞腾梦,感公赠我意勤重。
旋蒙皋比作鞍鞯,更染青丝结缰鞚。
只今中原狐兔鸣,黄沙莽莽白骨腥。
愿公急起扫欃枪,百万勋业一旦成。
我当乘此载前旌,男儿报义要轻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马歌答杨侍郎》是宋朝诗人萧元之的一首作品,展现了作者对马的喜爱和对其特性的理解。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马的外在形态,还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英勇战功的渴望。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塞马歌答杨侍郎》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当时萧元之可能因战功或特殊经历得到了杨侍郎的赞赏和赠送一匹名为“六尺騟”的马。这首诗可能是作为回应或者感谢的礼物而作。
  • 诗中通过对马的描述,展现了杨侍郎对萧元之的信任和赏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豪迈与不羁。
  1. 诗歌内容
  • 诗中描述了马的外貌特征:“矫矫龙性天骨殊”,四蹄铁立目电闪,此其壮志畏长驱。”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马的威武和雄壮。
  •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这种马的喜爱以及对勇敢精神的推崇。诗中“为我百发落雁鈚,前年引满射赤眉”等句,体现了诗人曾经的战斗经历和英勇气概。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希望像这匹马一样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1. 文学价值
  • 《塞马歌答杨侍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篇。它通过赞美一匹特殊的马,反映了诗人对于勇气、荣誉和忠诚的追求。
  • 诗中的语言富有画面感,如“森张雾鬣碨礌鬉”,“竹批两耳双方瞳”。这些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马的形象,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 历史意义
  • 虽然目前无法直接考证《塞马歌答杨侍郎》的历史真实性,但这首古诗的流传显示了宋代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 诗中的豪言壮语和对英勇行为的赞美,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价值观,即崇尚勇敢和正义。
  1. 文化影响
  • 《塞马歌答杨侍郎》作为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在文学上被广泛传颂,也在社会上激发了人们对勇气和忠诚的讨论。
  • 诗中提到的马,作为一种象征,成为了勇气和力量的象征,被后人引用和赞颂。

《塞马歌答杨侍郎》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宋朝文化的窗口。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