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子开

白发波波尚问津,可嗟志业在经纶。
十年于此才三见,四海如公复几人。
虎穴功名劳唾掌,醉乡风月且藏身。
平安欲问无来使,何处荒山野水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曾子开》是宋代诗人鲍慎由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宋代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特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鲍慎由,字钦止,宋处州龙泉人,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夷白堂小集》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他的文学才华和学术成就,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白发波波还问津,可嗟志业在经纶。
    十年于此才三见,四海如公复几人。
    虎穴功名劳唾掌,醉乡风月且藏身。
    平安欲问无来使,何处荒山野水滨。

  2. 诗作解析

  • 情感表达:首句“白发波波尚问津”用白发形容岁月的流逝,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牵挂。第二句“可嗟志业在经纶”则揭示了诗人的抱负与无奈,表明虽然有志于治国平天下,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
  • 人生感慨:第三、四两句通过“十年”与“四海”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第五、六两句则是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的写照,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生活理念。最后两句“平安欲问无来使,何处荒山野水滨”,流露出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对自己孤独处境的哀叹。

《寄曾子开》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