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五首

平地变丘壑,安排若自然。
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
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
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豪苏轼为侄孙亦龙在小山之上建造的“野亭”题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首句“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描述了侄孙亦龙在小山上建造亭子的情景,表达了对侄孙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第二句“余以野亭名之”,则表明了作者将侄孙建亭的地方命名为“野亭”。这里的“野”字既表示这个地方远离城市,远离喧嚣,又暗示着这里有着野性的美,如野花、野鸟等。而“亭”字则是指这个建筑,它不仅是一个观赏风景的地方,也是人们休息、交流的场所。

接下来四句,“云横秀岭青天白日,雨过青山绿树红花”,“云横秀岭”描写了天空中的云彩在青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青天白日”则是形容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雨过青山绿树红花”,则是描绘了雨后的景色,青山依旧翠绿,绿树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红花则在雨后更加鲜艳夺目。

这四句诗通过对云、天、山、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一句“坐看云起时,闲看花落处”,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心境的写照。在这里,“坐看云起时”表示诗人在静坐中欣赏大自然的变化,享受那份宁静和悠闲;“闲看花落处”则表示诗人在闲暇之余观赏花朵随风飘落的景象,感受那份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