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历三朝重,风行四海深。
坐将仁厚意,潜助发生心。
太皇太后阁六首
介绍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创作于宋代。
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和艺术大家,以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而著称于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不仅在文学方面成就斐然,他的书法和绘画亦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行书和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相关推荐
【注释】位历三朝:指身居太皇太后之位已历三个朝代。位,指地位;历,经历;三朝,这里指元、明、大清三个朝代。风行四海:比喻德高望重。深:深厚;潜助:暗中帮助。生(shēng 生长):发(fa 发芽),指万物的生长发展。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的《太皇太后阁》组诗中的第二首。作者以颂扬的笔调,歌颂这位太皇太后为元、明、清三个王朝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诗人对太皇太后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
诗句: ``` 铜溜消残冻,朱楼拂早霞。 传声回步辇,来赏小桃花。 ``` 译文: 早晨的阳光照耀着铜制的屋檐,寒冷已经消散无踪;朱红色的楼房沐浴着初阳的光辉。 消息传来,皇帝乘坐的小车已启程返回,来此观赏娇嫩的桃花。 注释: - 铜溜:指屋檐下的铜制装饰物。 - 朱楼:指朱红色的楼阁。 - 步辇:皇帝出行时乘坐的车辆。 - 小桃:此处特指桃花。 赏析:
注释: 太皇太后在阁中观看膳食,天仗回旋,含饴乐圣辰。定应彤管笔,书美系王春。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太皇太后在阁中观看膳食的场景。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太皇太后在阁中观看膳食,天仗回旋,含饴乐圣辰。后两句则表达了太皇太后定会用彤管笔书写美好的诗句来系念春天的到来。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喜庆和祥和的气氛
诗句原文: 镂成宝字题宫户,剪出名花趁御筵。 人世不知春色早,忽惊歌吹下中天。 注释解析: 1. 镂成宝字题宫户:形容宫中装饰精美,如同用珠宝镌刻而成,用以装饰宫门,增添了一份华丽与庄重的氛围。 2. 剪出名花趁御筵: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剪裁出美丽的花朵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3. 人世不知春色早:表达了外界的人对于春天的无知和迟来的认知,暗示着春日的悄然离去。 4. 忽惊歌吹下中天
【解析】 “太皇太后阁”是题咏的对象,“阁”是楼阁,这里指代皇宫。“长乐钟残宝殿开”写宫中钟声悠远,皇帝的宝座在宝殿中开启,“鸣梢移仗问安来”点出皇帝起身去问候太皇太后。 “欲知纯孝通天地,和气氤氲绕御杯”两句诗写孝子对太后的一片忠心,孝道之诚感动了天地。孝子之心与天地相合,其孝道自然能影响整个天地。这两句诗用拟人手法将孝子之心与天地相联系,突出了孝子之心的伟大。 【答案】 长乐钟声悠扬地传来
残冰未放沟声滑的注释:残冰未融,溪水潺潺,声音清脆如在滑行。 小雨频催柳色新译文:雨丝纷纷洒落,柳叶翠绿鲜嫩,生机勃发。 昼漏渐长无一事译文:白天的时间流逝,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没有什么事情打扰。 坐披黄老味天真释义:坐在书桌旁,沉浸在书卷中,仿佛与古人一同品味着那份超脱世俗的清高境界。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注解】 太皇太后阁六首:指唐玄宗李隆基所建的“太皇太后宫”。雕刻春何力,欣荣物自知:雕刻春何力,是比喻太皇太后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欣荣,即欣喜,自得。物自是,就是万物各自有自己的规律和本性。 发生虽有象,覆载本无私:万物虽然有各自的形态,但它们的生长、发展都受着自然的规律的制约和支配,而自然界的规律又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说“覆载本无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句释义: - 第一句:小殿黄金榜,珠帘白玉钩。 - 注释:描述了一个华丽的场景,小殿用黄金装饰的榜子,珠帘和白玉钩都显示出尊贵和奢华的气息。 - 赏析:这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皇宫内堂的富丽堂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皇室的奢侈生活。 - 第二句:一声双日跸,春色满皇州。 - 注释:双日跸指的是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春色满皇州则描绘了春天时整个国家都被春天的景色所覆盖。 - 赏析
诗名:太皇太后阁六首 译文: 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 注释: - 仗下春朝散(仗下):春天的早晨,官员们已经离开,宫廷中人声鼎沸。 - 宫中昼漏稀:宫中的报时漏壶滴答声稀疏,暗示着天色已晚。 - 两厢休侍御:两边厢房不要侍卫,表示皇帝已经休息。 - 应下读书帏:学生们应该回到自己的房间去读书,帏代表门或窗。 赏析:
【注释】 太皇太后阁:指唐代武后时在洛阳修建的太皇太后宫,又称“南宫”。五日占云十日风:武则天当政时迷信鬼神,经常以占卜来决策国家大事。 忧勤终岁为三农:担心国家政事,一年到头都为农业操心。 春来有喜何人见:春天来了,谁又能看见这喜悦呢? 好学神孙类祖宗:意思是说好学如神孙一样,能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好传统。 【赏析】 《太皇太后阁》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一些政治情况
《太皇太后阁六首》,苏轼创作于宋代,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共道十年无腊雪:“共道”指大家一致认为,“无腊雪”意味着没有冬天的积雪(通常指腊月的大雪),这反映了一种对于自然现象的期待。 - 且欣三白压春田:“且欣”表示喜悦地欣赏,“三白”指的是稻谷成熟后呈现出的白色,“压春田”则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 -
太皇太后阁六首 清心省事 克己自消兵 听闻塞外千君长 新年贺太平 【注释】 不独:不仅。清心:保持心态清明,指心境宁静。能省事:有助于减少事务烦恼。应缘:因为。克已:克制自身欲望。自销兵:自我消除战争的意味。传闻:听说,传言。塞外:边疆地区。千君长:众多国君或首领。欲趁:希望利用机会。新年:新的一年。贺太平:祝福天下太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渐台通翠浪,暑殿转清风。 帘卷东朝散,金乌未遽中。 注释翻译: - 渐台:高台,象征权力的顶点。 - 通翠浪:形容波涛如翠色波浪般连绵不断。 - 暑殿:炎热的殿堂,象征酷热的天气。 - 转清风:清凉的风从殿内吹出,带来一丝凉意。 - 帘卷:拉开窗帘。 - 东朝:东方,这里可能指早晨或日出的方位。 - 金乌:太阳,古代常用“金乌”来比喻太阳。 - 未遽中:尚未完全落入正午时分
【注释】1.太皇太后阁:指唐文宗时,太皇太后(太后)郑太后的住所。 2.蚕收簇:把蚕茧收集起来。簇,同“簇”,捆束成团。 3.风高麦上场:风高,指天气晴朗。麦上场,即麦子成熟了。 4.藉田令:指皇帝亲耕藉田。藉田,在藉田坛上耕地,象征天子布德施惠,劝民务农。 5.菰黍献时芳:菰,即茭白;黍,即黍米,这里泛指粮食作物。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农民春播的情景,来表达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诗句: 舞羽诸羌伏,销兵万汇苏。 译文: 羌族勇士们俯首臣服,全国上下一片祥和安宁。 注释: - 舞羽:舞蹈的羽饰,形容英勇。 - 诸羌:泛指羌族或其他少数民族。 - 伏:臣服。 - 销兵:消除战争与武力。 - 万汇:万物。 - 苏:安定、和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英勇的羌族勇士们伏首投降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诗中“舞羽”一词不仅描绘了勇士们英勇的姿态,也象征着民族间的和谐与团结
【注释】 令节:良辰佳节。陈诗:献词,赋诗。《汉书·东方朔传》:“朔学《易》讽术,诵《京氏易》、《周髀》、《九章》之书,无所晓解。”岁岁新:一年又一年。从官:跟随皇帝的官员。《后汉书·冯衍传》:“自非其人,莫能与于斯道也。今夫从官之徒、左右近习之人,皆不修经籍,孰与仲舒等者哉?”寿吾君:祝我的君王长寿。储医国:储备医药。三年艾:三年的药饵。沉湘:《九辩》篇名,相传战国时期宋玉作。文:文字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 1. 忠臣谅节今千岁:忠臣的气节依然流传千年。 2. 孝女孤风满四方:孝顺的女儿之德感动了四海。 3. 不复巫阳占郢梦:不再有人用巫术预测未来。 4. 空馀仲御扣河章:只有仲御在河边吟诵《河章》。 - 译文: 1. 忠诚的人仍然坚守他们的节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出自《全唐诗》第134卷的第162首。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 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注释:养育我长大的君王恩情深厚,对草木虫鱼都施予了恩惠;只是担心那些贪婪的官吏还残害百姓。现在朝廷已经赐给那些贪官以死刑(枭羹)的刑罚,应该帮助君主去除那些不仁义的行为。 赏析:太皇太后阁六首,此为第六首。诗写太皇太后的恩泽遍及天下,但贪官污吏仍残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