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后次韵答张念七

颍水箕山一老生,漠然心境两俱平。
倘来物外皆如寄,腰底悬金壁挂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致仕后次韵答张念七》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深刻反思和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其内容如下:

  1. 作者简介
  • 韩维(约1022年—1073年)字定国,号南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在政坛上,韩维历任多个要职,曾参与朝政,但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谪。晚年归隐于颍水箕山,过着隐居生活。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颍水箕山一老生,漠然心境两俱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仕途生活的回顾与反思。颍水和箕山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文人的精神寄托。诗人用“一老生”自嘲其已步入老年,而“漠然”则形容其心志超然,不为外物所动,内心平和宁静。
  • “倘不物外皆如寄,腰底悬金壁挂缨。”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理想状态的描绘。如果能够像物外之物一般随意寄托,那么他宁愿腰中悬挂着金璧,也不愿被世俗所累。
  1. 赏析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韩维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颍水箕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 诗中“一榻高眠只自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他选择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来思考人生和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反映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
  •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政治生涯与现在的心态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成长。从政治斗争的激烈到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平静,韩维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

《致仕后次韵答张念七》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部反映北宋时期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