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承旨王端明

禁扃清切拟仙都,多病年年绝塞居。
四海风雷归旧笔,二垂霜霰乃吾庐。
道同今古犹相照,事役鳞鸿不计疏。
莫谓安恬道留滞,是非终有史臣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承旨王端明》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背景与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首联:“禁扃清切拟仙都,多病年年绝塞居。”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一个宁静而清幽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仙都之中。同时,表达了自己因多病而常年居住在边远之地的寂寞之感。
  • 颔联:“四海风雷归旧笔,二垂霜霰乃吾庐。”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如同四海之风和雷霆般磅礴,以及他在寒冷中仍能挥笔自如,享受着生活的点滴乐趣。
  • 颈联:“道同今古犹相照,事役鳞鸿不计疏。”
    通过“道同今古”与“事役鳞鸿”的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尾联:“莫谓安恬遂留滞,是非终有史臣书。”
    这句诗以反问的方式强调,尽管生活可能显得安逸和平顺,但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是非之辨,需要后人去评说和记载。
  1. 作者简介
  • 韩琦:字稚圭,号赣叟,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历史上因直言劝谏而被罢官,但后来又被重新起用,并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使他名垂青史。
  1. 创作背景
  • 政治背景:韩琦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从被重用到被排挤再到再次得志的转变。他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使他在宋朝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个人境遇:作为一名长期在边疆任职的官员,韩琦的生活充满了艰辛。然而,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珍视文化和艺术,也激发了他创作文学作品的热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韩琦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比喻和象征,如“四海风雷”、“二垂霜霰”,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
  •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韩琦的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韩琦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
  • 文化遗产: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韩琦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韵答承旨王端明》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韩琦的文学才华,更在深层次上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是对于理解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韩琦的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