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寿院霜钟双阁

吾闻海上多云气,万状千形各殊异。
人间亦有亦等奇,二钟之山盖其类。
高崖凌空上摩云,下有岩隙颇幽邃。
料应自古水泷濯,弹空蜂房悬师鼻。
玲珑断续瘦入骨,奇怪嶙峋复苍翠。
身如抵掌在灵谷,又若謦咳发深隧。
笙竽金石不一音,风浪翻腾随所寄。
我来天晴江面平,遂得优游访天秘。
低昂壈坎或攲侧,藤蔓盘旋青覆被。
遥知蓬莱隔沧海,毛羽不航人莫至。
归来困卧小蓬窗,梦想高天三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寿院霜钟双阁》为宋代诗人韩松所作诗词作品。下面对《崇寿院霜钟双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韩松,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词赋等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景观以及抒发个人情感,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艺术特色:韩松的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1. 诗词原文
  • 原文摘录:吾闻海上多云气,万状千形各殊异。人间亦有亦等奇,二钟之山盖其类。高崖凌空上摩云,下有岩隙颇幽邃。料应自古水泷濯,弹空蜂房悬师鼻。玲珑断续瘦入骨,奇怪嶙峋复苍翠。
  1. 诗词赏析
  •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崇寿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思的一种感悟。
  • 艺术手法:韩松的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非常独特,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象征等,使得整首诗歌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1. 历史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学艺术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哲学思想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传统文化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宋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1. 艺术鉴赏
  • 意象与象征:在《崇寿院霜钟双阁》中,诗人通过对崇寿院周围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高崖凌空上摩云”中的“高崖”象征着高远的目标,而“上摩云”则寓意着不断进取的精神。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这种情感表达既真挚又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 现代意义
  • 环境保护意识:《崇寿院霜钟双阁》中的自然美景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这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心灵寄托: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思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在忙碌的生活压力中,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来放松心情,寻找内心的平静。

《崇寿院霜钟双阁》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艺术精湛的宋诗杰作。它不仅体现了韩松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探宋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