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具竹舆,邀我游栖真。
山家杂水树,野径横荆榛。
长松卧苍蛟,乱石错紫鳞。
委曲至洞府,积雪开双门。
结顶宝盖高,下可容百人。
神仙独何之,棋局今犹存。
翠子拂不落,衣袖生清芬。
山间局未终,浮世三千春。
安得从之游,一笑凌层云。
游栖真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栖真洞》是宋代诗人韩松的一首诗词作品,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舆游览栖真洞的奇妙经历。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解析:
创作背景:《游栖真洞》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作者不详。该诗作为韩松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的精湛技艺。
诗词原文:《游栖真洞·黄冠具行舆》首句“黄冠具竹舆”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出行的简朴与自然,随后“山家杂水树,野径横荆榛”描绘了山野的宁静与原始风貌,而“长松卧苍蛟,乱石错紫鳞”则刻画了大自然中生动的形象。
主题内容:诗歌主要通过描写诗人在游历过程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以及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艺术特色:《游栖真洞》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用词精炼而富有意境。诗句中的意象鲜明,如“长松卧苍蛟,乱石错紫鳞”,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幽静山林之中。
思想情感: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仙境般的栖真洞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情怀。
《游栖真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词,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艺术画卷,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到的艺术眼光。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