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江西诗派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于和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末至南宋初,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受到江西诗派的深刻影响。韩驹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诗歌创作自然融入了这一流派的特色。
  1. 诗歌原文
  • 原文
    残雪晓来风满树,
    寒蝉噪晚月空谷。
    梅子欲黄时雨落,
    山僧静听野猿啼。
  • 译文:清晨残存的雪还未融化,一阵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深秋的寒蝉在山谷中鸣叫,月光洒满空荡荡的山谷;梅子开始变黄时,细雨纷飞,山寺里的和尚静坐聆听着野猿的啼叫。
  • 注释:这首七言律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与心境。首联写冬日的气候物色,描绘出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通过寒蝉、梅子等意象展现了冬天的宁静之美,尾联则以静听之声衬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1. 写作特点
  • 抒情手法:韩驹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季节更迭的感受,如通过“残雪”和“寒蝉”象征冬季的寒冷和孤寂,再通过“雨落”和“山僧”来表现大自然的生机和生命的坚韧。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典型的江西诗派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对仗和排比等。例如,“寒蝉噪晚月空谷”中的“寒蝉”不仅是实写,同时也有寄托诗人心情的意味;“山僧静听野猿啼”中,“静听”不仅指听觉上的体验,也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是江西诗派精神的具体体现,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冬日景象时的独到感受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