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世美东归

东游两见鹤林春,晚愧先生作并邻。
樽俎每留仓猝客,典型犹识老成人。
系舟一笑都门外,卖剑归耕颍水滨。
意气年来类儿女,别离不觉泪横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苏世美东归》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愁别绪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送苏世美东归》的作者是韩驹,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都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据资料显示,韩驹在宋徽宗政和初年被召试舍人院,并赐进士出身,随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等职。宣和五年(1123)他更是被提拔为秘书少监,并在六年后升任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2. 诗歌原文及翻译:“樽俎每留仓猝客,典型犹识老成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每次宴会上,总是留有匆忙来访的客人;而那些经典之作,仍然能让人想起那位经验丰富的老成之辈。“系舟一笑都门外,卖剑归耕颍水滨”则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画面:两人系舟于城外,笑着共度时光;而朋友则卖掉剑,回归农田,继续耕种生活。“意气年来类儿女,别离不觉泪横巾”表达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朋友之间那份曾经的意气风发逐渐转变为儿女情长,而离别之时却未能察觉自己的眼泪已经湿透了面巾。“京口寻山每见携,鹤林问法更追随”则描述了朋友在京城附近寻找山林的乐趣以及他在佛教圣地鹤林学习佛法的情景,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宗教的敬仰。“本无物累那成癖,肯借人书未必痴”则是说虽然物质上的负担不会拖累自己成为习惯,但若有人愿意借书给他,他也并不会觉得这是愚蠢的行为。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描述,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它不仅表现了与友人间共同度过的时光,也反映出离别时的不舍与感慨。诗中的用词简洁而富有情感,如“樽俎”、“典型”、“仓猝客”等词语,都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场景。通过这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诗人传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送苏世美东归》不仅是一首反映友谊和离别情感的古诗,它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这首诗不仅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也启发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情谊,让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心灵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