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希颜

长安少年清似玉,腰垂黄金双鬓绿。
吹嘘气焰高岑楼,胡不容公置一足。
脑脂遮眼卧三年,满榻秋风对修竹。
户内殷殷金石声,牙签插架三万轴。
笺诗作传起凡例,断简残编纷在目。
题舆粤国正秋风,石瘦水清山诘曲。
先声霹雳挟仁气,父老欢呼胥吏肃。
莫思莼菜赋归欤,天上要公调鼎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逸的《送李希颜》是宋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长安少年的风采与李希颜的才华,以及其赴任粤国的盛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长安少年清似玉,腰垂黄金双鬓绿。吹嘘气焰高岑楼,胡不容公置一足。脑脂遮眼卧三年,满榻秋风对修竹。户内殷殷金石声,牙签插架三万轴。
  2. 诗歌鉴赏:谢逸以玉喻人,赞美长安少年的清雅脱俗;首句“长安少年清似玉”突出了他的才华横溢和高雅气质,而“腰垂黄金双鬓绿”则描绘了他年轻有为的形象。诗句中的“吹嘘气焰高岑楼”和“胡不容公置一足”等词句,展现了李希颜在社交场合中的影响力和自信。诗中的“脑脂遮眼卧三年”,则可能寓意着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暗示了李希颜深厚的学识和不凡的才华。最后,整首诗歌的韵律和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长安少年的描写,谢逸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文环境。

《送李希颜》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和深刻内涵的宋诗,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物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记录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