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重阳大尹家,翠微楼上赏黄花。
秦娥应怪停歌吹,看我狂诗到日斜。
长安龙图陈学士宠示重阳日翠微楼上见览
介绍
《长安龙图陈学士宠示重阳日翠微楼上见览》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观赏秋景、饮酒赋诗的情景。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换韵,平仄协调,声调和谐悦耳,具有音乐感;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语言精练,对仗工整。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首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长安”即今西安,是当时的京城所在,也是政治中心。“一片月”,既指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也暗示着国泰民安,万邦来朝。万家捣衣声,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妇女们在节日里要向远方亲人寄去思念和问候的衣物。这里用“捣衣声”这一细节,烘托出节日气氛的热烈与隆重。
颔联“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进一步描写边塞景象,抒发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怀念之情。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秋风比作一位多情的女子,它不仅吹不散人们心头的愁绪,反而勾起了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这里的“玉关”,指的是玉门关,是古代西北边陲的重要关口。玉关情深,可见戍边将士思乡之苦与对家乡亲人的深情厚意。
颈联“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则是诗人的关切之情和美好祝愿。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平定边疆战事、解除百姓苦难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之情。这两句诗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尾联“良人罢远征,何时共剪西窗烛。”则更加深情地表达出作者对爱人的思念。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西窗剪烛原指夫妻团聚时的温馨场景,但在这里却寓意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和期盼团圆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夜景和边塞风情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