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沙闸成用可斋陈公韵

一堰限溪江,七乡利耕稼。
卤汐回东溟,多水流仲夏。
仁哉王长官,一劳贻永暇。
长输不尽泽,绝胜晴雨乍。
旱魃纵肆威,恃此不足怕。
滴水一滴金,欲买真无价。
年来沙作祟,耄倪忧日夜。
役夫锸方举,贤帅车已下。
丰赀发公储,严祀阐神舍。
临流肃旌骑,问瘼穷隙罅。
买地开一吭,纳水通百汊。
山判不可移,石级谁敢跨。
董正有赞府,相视皆别驾。
仍忧竭尾闾,置栅抵立坝。
即此是商霖,何必骄阳化。
它山不可磨,钱秦特其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沙闸成用可斋陈公韵》是魏岘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魏岘,字子文,号东湖逸民,北宋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生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卒于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曾任过知州、知府等职,为地方政治做出了贡献。
  • 诗作风格:魏岘的作品多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善于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1. 诗歌原文
  • 原文:“一堰限溪江,七乡利耕稼。卤汐回东溟,多水流仲夏。”
  • 翻译与赏析:“一堰限制溪江,七个乡村有利农耕。卤水退回东海,许多水流在盛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河流的描写展现了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诗中的“七乡利耕稼”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水利工程对民生的积极影响。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尤其是对于农田水利的重视及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魏岘的这首《回沙闸成用可斋陈公韵》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又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民为邦本”观念。同时,诗人通过对水利的重视,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可以看出《回沙闸成用可斋陈公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