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韵

一朝堰此水,千载粒吾民。
只仰溪为雨,何劳旱望云。
四时人饮碧,六月稻尝新。
流出心源泽,年年惠我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韵》是宋代诗人魏岘的作品,其内容为五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水利建设带来的惠泽的赞美和感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作品原文
    一朝堰此水,千载粒吾民。
    只仰溪为雨,何劳旱望云。
    四时人饮碧,六月稻尝新。
    流出心源泽,年年惠我鄞。

  2.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它山堰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通过“一朝堰此水”一句,诗人表达了这一水利工程的及时性和重要性。紧接着,“千载粒吾民”则展示了这项工程对当地民众生活的长远影响。
  • “只仰溪为雨,何劳旱望云”两句,诗人强调了雨水的直接补给和灌溉的重要性,以及在干旱时期这种依赖自然降水的方式。
  • “四时人饮碧,六月稻尝新”反映了该地水资源丰富,四季都有充足的饮用水和夏季可以收获新鲜的稻米。
  • “流出心源泽,年年惠我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恩惠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显示了它的持续性影响。
  1. 写作背景:《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韵》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当时北宋政府决定在今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建造大型水利工程——它山堰。魏岘,作为当时的地方官员之一,参与了这一重大工程项目的筹划和实施工作。

《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韵》不仅因其优美的艺术形式而受到赞赏,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理念和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水利建设的宏伟蓝图及其对民生的深刻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