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堰此水,千载粒吾民。
只仰溪为雨,何劳旱望云。
四时人饮碧,六月稻尝新。
流出心源泽,年年惠我鄞。
【注释】
1、它山堰:指浙江绍兴的它山堰。2、堰次:堰,指水坝;次,停留。在这里指在它山下的永嘉县。3、薛叔振:指唐代诗人薛涛。4、韵:同“吟”。5、千载粒吾民:指永嘉人民世代饮用这里的水。6、只仰溪为雨:指永嘉人民只依靠雨水生活。7、何劳旱望云:指永嘉人民不依赖天旱求雨。8、四时人饮碧,六月稻尝新:指永嘉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喝到清水,六月份就能品尝到新米。9、出:流出10、年年惠我鄞:指每年从它山堰流出的水都给鄞州带来好处。鄞,地名,今属浙江省。鄞州即现在的宁波市鄞州区。鄞州古称鄮,春秋时属于吴,战国时属越,秦属会稽郡,汉初属豫章郡鄞县,东汉末建安中分置鄞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宁波鄞州一带的水源之利,歌颂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幸福和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首联“一朝堰此水,千载粒吾民”,写它山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它山堰位于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该堰建成后,大大减轻了浙东平原的洪涝灾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当时江南地区的一大水利工程。它山堰建成后,一直造福于永嘉人民,使永嘉人民得以世代享用这里的水。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突出了它山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颔联“只仰溪为雨,何劳旱望云”,进一步强调了它山堰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只仰溪为雨”,意思是永嘉百姓只需要靠溪水的流淌就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问题,不需要再依赖旱天的祈雨。这一句诗赞美了它山堰在调节水资源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何劳旱望云”则表达了永嘉百姓对它的依赖程度之高,他们不需要通过祈雨来获得水源,而是直接依靠它山堰的水流来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和依赖。
颈联“四时人饮碧,六月稻尝新”,描述了永嘉百姓一年四季都有干净的饮用水喝,以及六月就能品尝到新米的丰收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永嘉人民的美好生活画面,展现了它山堰带来的福祉。
尾联“流出心源泽,年年惠我鄞”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于它山堰的赞美之情。它山堰不仅仅是一处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了永嘉人民的勤劳智慧,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