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作于夏至日,作者在开元宫中进行祭祀活动前三天,在省中的斋宿中度过。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姓名与生平:魏了翁是南宋时期的学者,字华父,号鹤山,生于邛州蒲江(今属四川)。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享年六十岁。
  • 他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讲“寡欲”而不言“无欲”,并批评虚无主义是道学的大害。
  1. 诗歌原文
  •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閤明窗夹主廊。
  • 外省诸司西侧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1. 诗歌赏析
  • 艺术风格:魏了翁的诗词风格清丽或悲壮,他的诗歌语言意蕴高旷,富有哲理。
  • 思想内容:反对佛老之“无欲”之说,主张圣贤只言“寡欲”而非“无欲”,并对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同时,他推崇朱熹理学,但怀疑朱熹对经典各经注文的可靠性。
  1. 作品鉴赏
  • 意象运用:诗中通过对皇宫内景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场所的敬畏之情。
  • 情感表达:通过描绘宫廷建筑和布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权势的敬仰,又有对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反思。
  1. 历史背景
  • 宋室文化特色: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多有关注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的作品,魏了翁的诗歌也不例外。
  • 宗教哲学影响:宋代是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魏了翁作为理学家,其作品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
  1. 文化价值
  • 文学贡献:魏了翁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 历史见证:作为南宋学者,他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思想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不仅是魏了翁个人文学创作的体现,也是南宋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魏了翁的文学才华,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