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丞赴张军师辟书

细雨春帆外,江波漫漫流。
人情虽忍别,风景可言愁。
时命岂大缪,功名宁罢休。
倚天长剑在,谈笑即公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顾丞赴张军师辟书》是一首宋代诗人韩淲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细雨春帆外,江波漫漫流。人情虽忍别,风景可言愁。时命岂大缪,功名宁罢休。倚天长剑在,谈笑即公侯。
  • 译文:春末细雨中,春日的帆船渐行渐远;江水波光粼粼,流淌不息。虽然人世间的离别让人痛心,但自然美景却能抚慰人的忧愁。命运岂能违背常理,追求功名的决心不可放弃。手中有倚天长剑,随时准备为国家建功立业。
  • 注释:本诗为五言律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1. 作者介绍
  • 韩淲,号涧泉,宋代信州上饶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与赵蕃并称“二泉”,二人皆以诗名著称,时有“一唱一和”之誉。韩淲入仕不久后归隐,终生致力于吟咏。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其作品《涧泉日记》与《涧泉集》记录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感悟。
  1. 诗歌内容解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首联通过描绘细雨中的春帆和江水来渲染离别的氛围。颔联转入对人事的感慨,表达了即使面临离别也难掩内心的悲伤。颈联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表明了对功名的执着和决心。尾联则是对未来成就的期待,暗示了主人公将用手中的长剑为国家效力的豪情壮志。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细腻。通过对比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每一联都紧扣主题,环环相扣,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张力。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高山流水”等,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送顾丞赴张军师辟书》不仅是韩淲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生活状态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诗词创作的宝贵资料。同时,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送顾丞赴张军师辟书》作为韩淲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