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陶韵

草木易黄落,倏然时序交。
岂无素心人,松柏不改凋。
今日我重九,惘然风度高。
起寻得良觌,南雁将横霄。
夸毗信谁子,短世亦已劳。
旱暵乃天运,惔焚禾谷焦。
一歌百世苏,重歌千载陶。
唱予而和汝,其雨复崇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次陶韵是一首元末明初的五言排律,由谢肃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谢肃,字原功,上虞(今属浙江)人,洪武中,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以事被逮,下狱死。
  2. 诗歌原文:草木易黄落,倏然时序交。落木际遥岸,微云翳曾霄。岂无沉尊醁,薄慰行路劳。采菊芳洲上,独酌当金焦。酣来登远游,怅望柴桑陶。达人爱重九,从古非一朝。
  3. 诗歌赏析: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生命价值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感悟。例如“草木易黄落,倏然时序交”两句,以自然界草木的更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4. 文学价值:《九日次陶韵》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体现了宋代诗人韩淲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 艺术特色:谢肃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手法,使《九日次陶韵》成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
  6. 文化传承:韩淲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体现了宋代诗人韩淲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九日次陶韵》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