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易黄落,倏然时序交。
岂无素心人,松柏不改凋。
今日我重九,惘然风度高。
起寻得良觌,南雁将横霄。
夸毗信谁子,短世亦已劳。
旱暵乃天运,惔焚禾谷焦。
一歌百世苏,重歌千载陶。
唱予而和汝,其雨复崇朝。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分析:

  1. 草木易黄落,倏然时序交:这里的“草木易黄落”,意味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在秋天会逐渐凋零。而“倏然时序交”则表达了时间的迅速更迭和季节的交替。
  2. 岂无素心人,松柏不改凋:这里提到“岂无素心人”,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接着以“松柏不改凋”比喻这些人,即使面对外界的变化,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节操,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
  3. 今日我重九,惘然风度高:诗人提到了今天是重阳节,也就是登高远望、欣赏风景的美好时刻。然而,在这种美好之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迷茫和失落,可能是由于对于人生的无常或世事沧桑的感慨。
  4. 起寻得良觌,南雁将横霄:这句诗描述了诗人起身寻找美好的事物,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安慰和力量。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南飞的大雁将要横过天空,象征着希望和期待。
  5. 夸毗信谁子,短世亦已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名利的追求感到困惑和无奈。他不知道应该信任哪个人或追求什么,这种迷茫和疲惫感使得他觉得自己已经变得脆弱和不堪一击。
  6. 旱暵乃天运,惔焚禾谷焦:这里用“旱暵”来指代干旱,而“惔焚禾谷焦”则是形容农作物被烧毁的情景,这都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苦难和困扰。
  7. 一歌百世苏,重歌千载陶:诗人通过歌声传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认为这些歌曲能够穿越时空,影响千秋万代的人。这表达了他对艺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推崇。
  8. 唱予而和汝,其雨复崇朝:最后一句,诗人以唱歌回应听众,希望他们也能响应他的歌声。同时,他也期望这样的歌唱能够带来及时的降雨,缓解旱情。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