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县梅山寺

公退逢长日,清游到宝坊。
山围露天小,径绕引溪长。
苔壁晴云湿,松轩暑月凉。
钟声半归路,回首暮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建德县梅山寺》是宋代诗人严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对于宁静与超脱的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严粲:字明卿,一字坦叔,邵武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常常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 生平与成就:严粲在官场上并不显赫,但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书法。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公退逢长日,清游到宝坊。山围露天小,径绕引溪长。苔壁晴云湿,松轩暑月凉。钟声半归路,回首暮苍苍。
  • 翻译:在闲暇之余,诗人选择外出游玩,来到了一个名为“宝坊”的地方。那里四周被群山环抱,显得格外宽敞。漫步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梅山寺周围的自然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漫步在山间小径上的那份闲适与自在。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对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1. 历史背景
  • 梅山寺的历史:梅山寺位于建德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它始建于唐代,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复,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 宋代的文化氛围:宋代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提升。梅山寺作为当时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游览、吟诗作赋。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自然美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高度发展的阶段,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
  • 个人心境:严粲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选择了退隐,这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在梅山寺这样的环境中,远离尘嚣,诗人的心情得以放松,因此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篇。

《建德县梅山寺》不仅是严粲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