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悯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来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是宋代诗人苏洵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代。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文学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洵(1009年—1066年),字子瞻,北宋眉州眉山县(今属四川)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以散文著称。
  • 苏洵的诗歌作品并不多,但《送吴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是他较为著名的一首诗。
  1. 诗歌原文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2. 诗歌解读

  •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吴待制的感激之情。他回想起自己在台省任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现在,他得到了一个在江湖上的职位,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
  • 第二首诗描绘了诗人到达目的地时的情景。他听着清晨的鼓声入睡,感到十分安稳。当船只进入淮河时,故乡的风味又开始涌现。
  • 第三首诗描述了诗人抵达目的地后的生活状态。细雨使得村庄更加宁静,而高风则带来了船上的旗帜和彩船的动态。当他回到家中时,一定会有朋友为他的到来准备酒宴和美食,让他感到温暖和安慰。
  1. 文学价值
  •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是苏洵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 该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七言律诗的传统,但在内容上却充满了新意和创造性,展现了苏洵的才华和创造力。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宋代的文人墨客们在诗词歌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社会现实问题,使得他们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送吴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作为苏洵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