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志康牡丹

春事依稀见一班,山花灼灼强施丹。
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
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
但筽草檄催诗债,何必重寻落蕊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孙志康牡丹》是北宋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是苏轼的子。因受父荫而得任右承务郎,并随父亲苏轼南迁至岭南。在苏轼逝世后,苏过定居颍昌小斜川,因此以号为别。他是一位能文善画、人称“小坡”的文人,还著有《斜川集》。
  1. 诗词原文
    春事依稀见一班,山花灼灼强施丹。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但筽草檄催诗债,何必重寻落蕊看。

  2. 诗意解析

  • 春光与自然之美: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通过“春事依稀见一班”和“山花灼灼强施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感受。春意盎然,花朵竞相开放,如同涂抹了胭脂一般。
  • 官场与人生态度:诗中的“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态度。他在描述自己的官场生涯时,用平阳的度量宽来形容自己,显示出豁达的性格。
  • 友情与人生感悟:在“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中,作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感悟。夜晚秉烛饮酒,寻找乐趣,体现了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
  • 诗歌主题与表达效果:整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官场及友情的反思,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艺术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语言优美,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魅力。

《次韵孙志康牡丹》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从而更加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