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城道中

北望青山几百重,秋来翠色欲摩空。
犬戎绝漠今无几,鸟道营粮力已穷。
岩谷有田空琐细,旌旗何日卷殷红。
此行岂得功名事,聊欲探奇访葛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军城道中》是苏过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过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北望青山几百重,秋来翠色欲摩空。犬戎绝漠今无几,鸟道营粮力已穷。岩谷有田空琐细,旌旗何日卷殷红。

  2. 作品注释

  • 北望青山几百重:诗人在远眺时,视线所及之处,连绵起伏的青山仿佛重叠了数百层。这里的“重”字,既形容了山峦的密集程度,又增添了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秋来翠色欲摩空:随着秋天的到来,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变得苍翠欲滴,仿佛要触及天际。这里的“翠色”,不仅指树叶的颜色,更隐喻着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
  • 犬戎绝漠今无几:昔日边塞之上,犬戎(古代北方民族)的踪迹已经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一片辽阔的沙漠。这里的“绝漠”,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慨。
  • 鸟道营粮力已穷:在这条看似寻常却充满艰辛的小路上,运送粮食的士兵已经筋疲力尽。这句诗通过对比“鸟道”(形容山路崎岖,如同鸟类飞行)与“营粮”之间的矛盾,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沉重负担。
  • 岩谷有田空琐细:在岩石山谷之中,曾经繁茂的农田如今显得零落稀少,一切都被岁月的痕迹所侵蚀。这里的“空琐细”,既描绘了田野的荒芜,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易老的主题。
  • 旌旗何日卷殷红:曾经飘扬在战场上的战旗,如今已经收起,等待时机卷起那鲜艳如血的颜色。这句诗以旌旗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过去战争的回忆。
  1. 创作背景
  • 《行军城道中》的创作背景与苏过的生平密切相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8年),苏轼去世,葬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而得名“小坡”。他一生经历了从政、贬谪到晚年的归隐过程,这些经历都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在苏过的一生中,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他能文善书,人称“小坡”。他的诗歌、书法和绘画作品,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而《行军城道中》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特定时期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行军城道中》是苏过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更是对国家兴亡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过的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