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抚松堂

胸中朝市远,何必择所居。
门无结驷客,山林入吾庐。
西洛有君子,筑室城之隅。
种松在庭户,志与渊明俱。
朝挹西山爽,暮寻南涧娱。
霜中鹤骨瘦,雨夜龙髯疏。
主人应相似,节抱陵云孤。
不知寒暑迁,肯徇世俗趋。
昔称水南北,去曳侯门裾。
能伴松菊老,固知泾渭殊。
我恨营口腹,敛板惭妻孥。
三径未能归,高卧子不如。
青衫满尘土,何时返樵渔。
未用北山移,我来只须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抚松堂》是宋朝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寄题抚松堂》的作者是宋朝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之子。

  2. 诗歌原文
    胸中朝市远,何必择所居。
    门无结驷客,山林入吾庐。
    西洛有君子,筑室城之隅。
    种松在庭户,志与渊明俱。
    朝挹西山爽,暮寻南涧娱。
    霜中鹤骨瘦,雨夜龙髯疏。
    主人应相似,节抱陵云孤。
    不知寒暑迁,肯徇世俗趋。
    昔称水南北,去曳侯门裾。
    能伴松菊老,固知泾渭殊。
    我恨营口腹,敛板惭妻孥。
    三径未能归,高卧子不如。
    青衫满尘土,何时返樵渔。
    未用北山移,我来只须臾。

  3. 诗歌内容解析

  • 胸中朝市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繁华,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何必择所居:强调了选择居住之所不必过于讲究物质条件或地位高低。
  • 门无结驷客:描绘了一个简朴而清幽的生活环境,没有过多的访客。
  • 山林入吾庐:表达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山林的喜爱。
  • 西洛有君子:暗示了作者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 筑室城之隅:描述了建筑位置的选择,可能是为了避开喧嚣,寻求一处安静的环境。
  • 种松在庭户:展示了作者对松树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
  • 志与渊明俱:提到了陶渊明的志趣,表达了自己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
  • 朝挹西山爽、“暮寻南涧娱”: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找到的心灵慰藉。
  • 霜中鹤骨瘦,雨夜龙髯疏:运用比喻手法,形容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以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感受。
  • 主人应相似:表达了与理想中的贤者相似,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
  • 节抱陵云孤:展现了作者独立的人格魅力和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 不知寒暑迁:表达了对时间变化的冷漠态度,不随世俗变迁。
  • 肯徇世俗趋:批评了世俗的浮躁和追逐名利的心态。
  • 昔称水南北、“去曳侯门裾”:反映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环境的对比,以及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
  • 能伴松菊老:表达了与松竹菊花相伴,享受岁月静好的愿望。
  • 固知泾渭殊: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道路的看法。
  • 我恨营口腹、“敛板惭妻孥”:揭示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不满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 三径未能归、“高卧子不如”: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青衫满尘土、“何时返樵渔”:表达了对回归自然、过上隐士生活的渴望。
  • 未用北山移:表示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 我来只须臾: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宝贵,表达了珍惜当下的情感。

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它还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哲学、艺术修养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感受到苏过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的描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