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厌华屋,曲肱慕饮水。
躬耕二顷田,仅可毕祭祀。
长怀饘粥忧,每抱瓶罍耻。
虽知学稼拙,岂不贤乎已。
衰才谢严徐,吐吻上插齿。
各从我尔好,勿问谁愠喜。
和叔宽田园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叔宽田园六首》是宋代的文学作品。
《和叔宽田园六首》是苏过的作品,描绘了诗人早年对豪华住所的厌倦,转而向往简朴的生活。他亲自耕种二顷田地,仅能维持祭祀所需,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苏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苏轼作为苏过的祖父,不仅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影响了苏过的艺术创作。《和叔宽田园六首》的创作背景与苏轼的政治遭遇密不可分。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屡遭挫折,被迫离开朝廷,晚年流落岭南。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过通过《和叔宽田园六首》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十年资章甫,人弃我亦闲”反映了苏轼一生的坎坷和对官场的无奈。
苏过在作品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他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田园生活的平凡细节转化为诗意的画面。例如,“长为田舍翁”一句,不仅描绘了苏过躬耕的形象,更体现了他对农耕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和叔宽田园六首》不仅是苏过个人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表达。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关注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对自然的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成为他们抒发情感、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文人的内心世界。
《和叔宽田园六首》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不仅是苏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人心态的反映。这些诗作展示了苏过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揭示了宋代文人群体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