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八弟赴官汝南

丈夫志四方,弹冠苦不早。
终童来请缨,贾谊试三表。
二子俱弱冠,功名满怀抱。
要非江湖士,未易语枯槁。
君年逾三十,闭门事幽讨。
父兄逼从仕,揽辔方稍稍。
久安田舍乐,宁坐元龙笑。
白发始为郎,定似冯唐老。
效官曲糵间,区区营一饱。
虽知浆馈薄,要使人无保。
淮蔡山川类,民淳足鱼稻。
作诗慰所思,梦绕池塘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八弟赴官汝南》是宋代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过(1036—1112),字叔党,号斜川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苏东坡的次子。他以荫补右承务郎,随父宦游四方,曾随苏轼至岭南(今广东一带)、定武军、颍昌等地。他的文才和书画技艺都十分出众,与苏轼并称“小坡”。
  1. 诗歌原文
    丈夫志四方,弹冠苦不早。终童来请缨,贾谊试三表。
    二子俱弱冠,功名满怀抱。要非江湖士,未易语枯槁。
    君年逾三十,闭门事幽讨。父兄逼从仕,揽辔方稍稍。
    久安田舍乐,宁坐元龙笑。白发始为郎,定似冯唐老。

  2. 诗意解析

  • 丈夫志四方:表达了苏过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广阔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 弹冠苦不早:描述了苏过对于自己不能尽早实现理想的无奈和焦虑。
  • 终童来请缨:指有志之士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
  • 贾谊试三表: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处可能指的是苏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像贾谊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 二子俱弱冠: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这里可能指的是他的两个弟弟都已经成年,有着自己的抱负与计划。
  • 要非江湖士,未易语枯槁:这里的“江湖士”指的是脱离官场、隐逸山林的士人,而“枯槁”则形容一个人因长期隐居而变得孤僻、憔悴。这一句可能是在强调苏过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人物,而是选择投身于仕途,为国家服务。
  • 君年逾三十:表明了苏过已经过了年轻时追求梦想的年龄,需要承担起责任,开始步入中年。
  • 闭门事幽讨:可能是指苏过在家中闭门不出,专注于学术研究或政治事务。
  • 父兄逼从仕:描述了苏过的家族长辈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进入官场,参与国家大事。
  • 揽辔方稍稍:意指虽然有所行动,但还不算成熟或成功。
  • 久安田舍乐:描绘了苏过对家乡生活的满足和安心。
  • 宁坐元龙笑:元龙是东汉末年的名士陈登的别称,这里可能用来形容苏过即使身在官场,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被世俗所扰。
  • 白发始为郎:暗示了岁月流逝,苏过已经到了可以担任官职的年纪,但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老年官员角色的认同和接受。
  • 定似冯唐老:冯唐是汉文帝时期的大臣,以敢于直言进谏而著称。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苏过希望自己能够像冯唐一样,在晚年仍能为国家效力,不辱使命。
  1.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苏过跟随其父亲苏东坡宦游四方的过程中。这一时期,苏过目睹了许多官场上的腐败和黑暗,但他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通过自己的诗词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文化价值
  • 《送八弟赴官汝南》不仅是苏过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体现。它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交织关系的探讨,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当今时代,这首诗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

《送八弟赴官汝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的佳作,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通过苏过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