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见月

薰风转亭午,流汗浃絺绤。
隆隆空山雷,跨海飞雨黑。
芭蕉集乱响,风竹泻暗滴。
悬知岁有待,已喜瘴先涤。
沈沈璧月上,稍稍星河出。
枕簟延清光,草木冱寒碧。
幽人梦未回,良夜谁与惜。
隔篱唤西家,倒榼共馀沥。
西家长苦贫,而有好颜色。
终年饭半菽,爱酒无从得。
嗟余不解饮,看尔时举白。
岂不贤老兵,聊慰羁旅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慎的《雨后见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的古代诗歌。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杨慎,明代文学家,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文、词三个方面,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2. 创作背景:《雨后见月》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在杨慎流放至滇南期间所作。这样的创作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观察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从而激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诗歌原文与鉴赏:诗歌以“雨后见月”为题,描绘了雷声隆隆、暴雨滂沱之后,月亮渐渐升起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后的清新、月光下的静谧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中还蕴含着诗人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4. 艺术特色:杨慎的《雨后见月》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其次,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情趣。最后,诗歌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文化元素,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历史影响:杨慎的《雨后见月》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还在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效仿此诗的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此外,该诗也被收录在多种文学选集中,成为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的重要参考。

《雨后见月》作为杨慎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这首作品,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