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劝我凿地炉,才能容膝便有馀。
土床屈曲方六尺,墐涂何必髹丹朱。
广文无毡与客设,蒲团但学僧跏趺。
破铛折脚自然煮,中有至乐人所无。
我游东南古佛刹,潭潭大屋干浮屠。
环床接席如坐井,白灰盖火深模糊。
贵人尽卧红氍毹,春风习习生四隅。
牵衣留客长夜饮,一石屡醉狂淳于。
我家环堵真癯儒,鴳鹏无羡安枋榆。
劳生养此梦幻躯,谁能华睆慕大夫。
时从村叟交蹠语,炔焰爬搔味醍醐。
床头一榼自取饮,醉后耳熟时歌呼。
坐想颍川十日雨,尺薪如桂求里闾。
此时无人知我乐,惜哉不与二仲俱。
我兄何时结茅庐,小窗请试新规模。
地炉歌寄伯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地炉歌寄伯仲》是宋代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田园诗,展现了作者在古佛刹中的闲适生活。
《地炉歌寄伯仲》通过苏过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诗人被邀请到东南的古佛刹之中,在那里他体验了简朴而温馨的生活。苏过以“野人”自居,描述了自己亲手凿制的地炉,以及与之相伴的日常起居。地炉虽小,却足以供他安坐,周围陈设简单,无需过多的装饰。
诗中所描绘的地炉,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了诗人心灵寄托的所在。苏过在诗中写道,即使只有六尺的土床,也足以让他感到满足。这种对物质需求的简化,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态度。在这首诗中,苏过的心境得到了深刻的表达,他似乎通过这个小小的地炉,找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地炉歌寄伯仲》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作,更是苏过心灵世界的写照,它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审美上的享受,还能让人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