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与物妄相仇,欲往长嫌苦见留。
浅濑何知向人恶,涨溪岂复为公流。
雨痕忽到工催客,风信初来转打头。
举目汀洲都未改,忽添清兴满行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此生与物妄相仇,欲往长嫌苦见留。
浅濑何知向人恶,涨溪岂复为公流。
雨痕忽到工催客,风信初来转打头。
举目汀洲都未改,忽添清兴满行舟。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之一。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王安石、欧阳修同辈,合称“三苏”。他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反对当时流行的险怪新奇的文风。他的诗文以平易浅显、明快流畅著称,尤能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简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
在这首诗中,曾巩描述了他和李公择一同前往历下的路上所遇到的情景。诗中提到了“桃园”、“水大至”、“复乘便风”等关键词汇,这些词汇描绘出一种自然景象和旅途中的困难。通过这些描述,曾巩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旅途中遭遇的挑战的深刻感受。
曾巩的诗歌风格朴实无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注重于情感的真实表达和生活细节的捕捉。这首诗便是这种风格的体现,通过简单的文字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