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灯光欲凝不惊风,月色初晴若发蒙。
羁客不眠诗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灭,野水芙蓉乱白红。
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爞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

苏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上元之夜的感慨与所思所想。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与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相连。在宋朝时期,这一节日更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诗人也常借此机会抒发情怀。

诗的开篇“宿雨初乾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描绘了节日前的夜晚景象。宿雨初干,暗示了天气转晴,而火城的试验则透露出一种节日前的忙碌与准备状态。诗人在此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这种生活细节为后文的情感流露做铺垫。

“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上元之夜的独特感受。繁星点点,本是夜空的美丽景象,但此刻却让诗人感到厌倦。相比之下,僧人窗下的一点光亮显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对光明的一种渴望,更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一点明”,不仅是对光源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年老体衰,面对繁花似锦的节日,却感到无乐可寻,只能沉浸在回忆之中。梦中故乡的温暖与牵挂,成为诗人心中永远的牵挂与慰藉。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节日氛围的描述,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从而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