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

北国亦知岐有夷,何尝烽火报惊危。
拥旃绝漠闻嘉语,缓带临边出好诗。
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已多时。
从今无事唯须饮,文字声名人自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以便对宋代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1. 作者介绍: 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广受赞誉。
  2. 诗歌原文: 北国亦知岐有夷,何尝烽火报惊危。拥旃绝漠闻嘉语,缓带临边出好诗。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巳多时。从今无事唯湏饮,文字声名人自知。
  3. 创作背景: 《奉使契丹二十八次首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之一·北国亦知岐有夷》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苏辙作为官员被派遣到北方边疆进行外交访问。在这一时期,苏辙不仅需要处理外交事务,还要观察和了解边疆的风土人情,因此他写下了这首描绘北方边境风光与人文风情的诗篇。
  4.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表达的是苏辙对于和平友好交往的期望和向往。诗中描绘了北方边境的自然景观和当地的民俗风情,同时也传达了苏辙希望两国之间能够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增进友谊的美好愿望。

《奉使契丹二十八次首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之一·北国亦知岐有夷》不仅是一首描述边疆自然和文化景观的诗作,也是苏辙对于和谐外交的深刻思考和美好祝愿的具象表达。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