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医僧鉴清二绝

肘后医方老更精,须眉白尽气弥清。
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医僧鉴清二绝》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肘后医方老更精”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医学精湛的赞美,以及通过医术来治疗疾病与修身养性之间的关联。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组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赠医僧鉴清二绝》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辙。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县人。他是苏洵的儿子,苏东坡的弟弟,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1. 诗词内容
  • “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描述了一位医僧长年累月地行医救人,使得他的庭院中的桧树也显得十分高大。这句话体现了医生通过医术治病救人,同时也映射出医生的高尚品质和深厚的医德。
  • “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表明只有那些精通医术的人才能真正避免疾病的发生,并非仅仅通过养生就能达到长寿的目的。这里的“救病”指的是医治病患,即医学的实践应用;而“无病”则是比喻健康长寿的状态。
  1. 作品赏析
  • 《赠医僧鉴清二绝》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主题,展示了苏辙作为北宋文人兼政治家对于医者仁心和医术高超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扬。
  • 该组诗通过对医僧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即通过医术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1. 创作背景
  • 《赠医僧鉴清二绝》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辙的亲身体验有关,他可能曾亲眼目睹或听闻过一些医僧的感人事迹,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他们的高尚品德和精湛医术。
  • 同时,这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医疗状况和人文关怀精神,医僧们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职业者,更是承载着社会责任和道德使命的使者。

《赠医僧鉴清二绝》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医僧崇高职业精神赞扬的诗歌,也是对医学实践价值的深刻反思。它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情怀,同时也展现了宋代医学文化的特色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