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看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生动描绘了在江上看山时所见山川如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自眉州赴汴京船行途中内心愉悦之情

《江上看山》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重要诗歌作品。这首诗以江边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一风格的影响。在这首诗中,苏轼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实景与想象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诗意的艺术效果。

诗中的“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小舟上眺望远方的情景。他似乎伸手想要与山峦对话,但只有那孤帆向南飞去的瞬间成为他唯一可以交流的对象。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不仅让诗歌充满了动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和深远。

这首诗还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在旅途中看到的风景,无论是山川还是舟行,都让他心生欢喜。《江上看山》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苏轼豁达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江上看山》作为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更在文化和思想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