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辙: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父亲苏洵、弟苏轼合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诗风淳朴自然,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与僧人的交往,展现了佛教寺院的生活风貌。诗人在寺院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忘却了世俗的烦恼。诗中的“尘嚣洗尽”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以及对喧嚣尘世的超然态度。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苏辙作为好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苏轼的关心和安慰。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共同的艺术追求。
  1. 诗歌鉴赏
  • 在《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这首诗中,苏辙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寺院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首古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住宿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苏辙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让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