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
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象兴王,遗迹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摧压。
诗人巧讥病,牛领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内容
  •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图景,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立石象兴王,遗迹今岌嶪。这些描述不仅呈现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密切相关。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追求。
  1. 文学作品地位:《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不仅是苏辙个人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对象。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虽然无法回答具体的问题,但通过这首诗的简要介绍,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辙的文学才华以及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苏辙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