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注释】:
①净土:指寺庙。②纷薄:繁杂。③奉养:赡养。④吁:叹息。⑤精庐:寺院。⑥汤沐:沐浴。⑦垢腻:污垢。⑧禅味:禅理。⑨治染:治理污染。⑩清华:指美丽的景色。
赏析:
苏轼在杭州作官的时候,曾经与友人游历过钱塘的西湖。这首诗就是他在钱塘游玩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写诗人对佛寺的赞美及对僧人的羡慕之情。他以僧人占尽了人间的清静之地为题,写出了自己对佛家的敬仰之情。
颔联“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两句写自己对佛家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既然世间的纷争已经结束,那就应当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自由的生活态度。
颈联“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写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他认为,世俗生活的纷繁复杂,让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烦和厌倦之情。
尾联“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写诗人回忆过去的岁月和感受。他认为,过去的日子已经远去,而如今却要在这里度过余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描写佛寺的环境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这首诗成为了苏轼作品中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