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径山来,泱莽径山色。
莫从湖上归,滉漾湖光碧。
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
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慄。
目向幽人青,颜从浊醪赤。
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
油然了无营,此意谁能诘。
嗟子别离久,欲往徒反侧。
留滞亦何为,空惊突深黑。
这首诗是苏轼在湖州任上,与友人相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湖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朝从径山来”,描述了诗人清晨从径山出发的情景。径山位于杭州西北,是著名的佛教胜地,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次句“泱莽径山色”,形容山色浩渺而壮阔。这里的“泱”指的是广阔无边,“莽”则表示茂密。通过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径山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莫从湖上归”,表达了诗人不愿回到湖边的想法。这里的“莫”是不要的意思,而“湖上”指的是西湖。诗人不愿意离开这片美丽的湖水,可能是因为他对湖光山色情有独钟。
接下来四句“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则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阐述。诗人借问泛湖舟,想要比较一下登山和泛湖之间的差别。他认为登山更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泛湖只是暂时的逃避。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厌倦朝市生活的心情,希望远离尘世的纷扰。
第五句“目向幽人青,颜从浊醪赤。”则是指他看到一位隐士的青翠面容,听到他的酒壶中发出的声音。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饮酒生活的热爱。
第六句“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则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认为,只有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之所。这里的“罗网”象征着世俗的纷扰,而“宇宙”则代表了广阔的天地。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决心。
第七句“油然了无营,此意谁能诘。”则是对前面六句的总结。诗人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之所,不再为世俗所动。这里,“油然”一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此意”则是指这种心境。至于这种心境能否被人理解,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一句“嗟子别离久,欲往徒反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他与朋友分别已久,如今想要相见却无法实现。这里的“嗟”是感叹的意思,而“反侧”则表示内心的不安。
第八句“留滞亦何为,空惊突深黑。”则是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他不知道自己为何留滞于此,只能感到空虚和恐惧。这里的“留滞”指停留不前,而“惊”则表示惊讶。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