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上参天,微径随流水。
聱牙石齿乱,纷薄黄叶委。
牵攀不得上,颠仆几将止。
勉强终此行,更老知难至。
熙宁壬子八月,王安石在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然后返回嵩山途中经过许昌,共作了二十六首大小诗。其中有十首登上嵩山。
苍壁:青石壁上。参天:直插云天。微径:小道。随流水:顺水而下。聱牙:拗口。石齿:指青石板上的苔藓。
纷薄:纷纷飘落。黄叶:指落叶。
牵攀:攀援。不得上:不能登到高处。颠仆:跌倒。几将止:几乎停止了。
勉强终此行:勉强走完了这一段路。更老知难至:年纪大了,知道事情很难办到。
赏析:
这首诗作于熙宁元年(1067)八月十五日。王安石自熙宁元年二月开始主持新法的推行工作,先后颁布了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但同时也激化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变法成果,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又推行保甲法。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宋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因此,王安石在赴任后,便积极推行新政,以期尽快解决社会危机。熙宁四年(1071)七月,他奉旨离京赴江宁(今南京)任地方官。八月间,他在归途上经过郑州时,曾与同僚们一起游览过少林寺和嵩岳寺,并写了《游嵩山》和《游少林寺》两首诗。此次重游嵩山,王安石写下了这首诗。
从诗中可知,诗人是在八月十五日重游嵩山,并作此诗的。
“苍壁”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所见。苍壁:青色的墙壁。参天:直插云天。微径:小道,这里泛指山路。随流水:顺水而下。这两句是说,登上嵩山之后,诗人放眼四望,只见青山巍峨,危峰突兀,而山路蜿蜒曲折,顺着溪流而去。
“聱牙”两句,写登山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物。聱牙:形容文言词语不顺口或生僻难懂。石齿:指青石板上的苔藓。乱:纷乱。黄叶:指落叶。这两句是说,攀登险峻的山峰十分艰难,一路上到处是嶙峋的怪石和纷乱地落下的叶子。
“牵攀”两句,写诗人因山路险峻而无法攀缘而上的情景。牵攀:攀援,此处为动词,意为“攀爬”。不得上:不能登到高处。颠仆:跌下、摔倒。这两句是说,由于山路险峻,诗人无法攀援而上,几次险些跌倒,几乎停止前进。
“勉强”两句,写诗人在困难的条件下仍不放弃攀登的坚毅精神。勉强:勉强支撑着。此行:此行之路,即山路之行。更老知难至:年纪更大了,知道事情很难办到。这两句是说,尽管道路艰险,天气炎热,自己年岁已高,但仍然坚持着前行。
全诗前六句都是写景,最后一句点题,写出了自己虽年岁已衰但仍坚持奋发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