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
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疴痊。
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
莫归复相值,相从下平川。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译文:熙宁壬子年八月,在洛阳妙觉寺考试了举人,然后返回,经过嵩山和少室山之间的道路,到达许昌,一共写了26首大小诗,其中有十首是登嵩山写的。
注释:熙宁壬子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
译文:上山时非常饥饿口渴,在半路上发现了清凉的水。
注释:上山时非常饿,口渴。
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疴痊。
译文:举起瓢来,听到石头上的水潭发出响亮的声音,喝下去后,身上的疾病就好了。
注释:举起瓢来听石头上的水潭声,声音清脆悦耳,喝完后病就好了。
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
译文:顺着水流流淌过去看不到路,掉到深涧里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
注释:顺着水流流淌,没有看到出口,声音铿锵有力,很有节奏感。
莫归复相值,相从下平川。
译文:不要回来,我和你一起回到平坦的山谷里。
注释:不要说回家的事情,我要和你一起走到平坦的山谷里。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登山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展现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