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煎茶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煎茶》是苏辙的作品,收录于宋诗集中,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茶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关于《和子瞻煎茶》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和子瞻煎茶》的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辙。苏辙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哲学影响了后世。他以诗歌记录生活细节,表达了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尊崇。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以及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反思。在诗中,苏辙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表达了对故乡、自然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深情怀念。他的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诗中,也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播上。
  3. 艺术特色:《和子瞻煎茶》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受到广泛赞誉。诗句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通过对日常事物——煎茶过程的描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4. 文化价值:《和子瞻煎茶》不仅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茶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独特视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和子瞻煎茶》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