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

长爱陶先生,闲居弃官后。
床上卧看书,门前自栽柳。
低徊顾微禄,毕竟谁挽袖。
索莫秋后蜂,青荧晓天宿。
惟将不系舟,托此春江溜。
尺书慰穷独,秀句惊枯朽。
遥知新堂夜,明月入杯酒。
千里共清光,照我茅檐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对陶渊明的仰慕,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苏轼之弟。因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词、赋及散文等多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 苏辙一生多次应举未中,其仕途经历颇为坎坷。他对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见对陶渊明的追忆和效仿。
  1. 诗歌原文
    长爱陶先生,闲居弃官后。
    床上卧看书,门前自栽柳。
    低徊顾微禄,毕竟谁挽袖。

  2. 诗歌赏析

  • 情感寄托: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苏辙表达出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月光下静读书籍,门前柳树随风轻摆,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宁静的氛围。
  • 艺术手法:《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运用了典型的白描写生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笔下的景致之中。
  • 哲理思考:虽然陶渊明选择归隐,但他并未放弃对外界的关注与思考。诗中的“低徊顾微禄”,反映了诗人在享受隐居生活时,仍不忘记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

《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的田园牧歌式作品。苏辙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理想与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