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耒见寄

相逢十年惊我老,双鬓萧萧似秋草。
壶浆未洗两脚泥,南辕已向淮阳道。
我家初无负郭田,茅庐半破蜀江边。
生计长随五斗米,飘摇不定风中烟。
茹蔬饭糗不愿馀,茫茫海内无安居。
此身长似伏辕马,何日还为纵壑鱼。
怜君与我同一手,微官肮脏羞牛后。
请看插版趋府门,何似曲肱眠瓮牖。
中流千金买一壶,椟中美玉不须沽。
洛阳榷酒味如水,百钱一角空满盂。
县前女几翠欲滴,吏稀人少无晨集。
到官惟有懒相宜,卧看南山春雨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张耒见寄》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苏辙,字子由,号后村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在两宋时期极为突出,尤以散文和诗歌闻名。
  • 创作背景:据历史记载,苏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贬谪,晚年归隐于洛阳。这首诗可能是他晚年归居时的感怀之作,通过回忆与张耒的友情以及自身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相逢十年惊我老,双鬓萧萧似秋草。壶浆未洗两脚泥,南辕已向淮阳道。我家初无负郭田,茅庐半破蜀江边。生计长随五斗米,飘摇不定风中烟。茹蔬饭糗不愿馀,茫茫海内无安居。此身长似伏辕马,何日还为纵壑鱼。

  1. 诗词鉴赏
  • 艺术手法:苏辙在这首诗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双鬓萧萧似秋草”形容岁月的无情,“生计长随五斗米,飘摇不定风中烟”则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无力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 主题深刻:《次韵张耒见寄》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种反思,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和无奈。

《次韵张耒见寄》不仅是苏辙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