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馀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年),当时苏辙正在南方任职。此诗不仅是苏辙与苏轼(东坡)友情的见证,更是宋代文人雅集、饮酒唱和文化的一个缩影。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博学多才和文辞清丽而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其散文亦深得后世推崇,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苏辙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多次变迁,尤其是在宋神宗时期,他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至地方任官。这些经历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如在《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中,诗人通过描绘与苏轼饮酒时的欢愉情景,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1. 诗歌原文
  •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
  1. 艺术特色
  •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苏辙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诗中的“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衰老和疾病根源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调整,这种深刻的内省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此诗还体现了宋代文人饮酒文化的风雅。通过诗歌中的“今年各南迁”,“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可见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不仅在物理空间上,更在精神世界中得到了共鸣和慰藉。此外,诗中所展现的友情、忧愁和喜悦交织的情绪,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以及宋代文人面对人生挑战时的态度和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