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
弟兄六十老病馀,万里同遭海隅送。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
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从。
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
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
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此诗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岁月以及兄弟情谊的感慨与思考

苏辙,作为苏洵(明道)之子,苏轼(眉山)弟,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深沉内省之作,也有豪放激昂之篇。在《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中,诗人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与哲学观念。

从内容上分析,《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反映了苏辙的中年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诗中描绘了与兄长一同历经艰难困苦、共同面对生活挑战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也揭示了人在逆境中的相互扶持。同时,诗中还涉及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万里同遭海隅送”、“茅茨一日敢忘葺”等,这些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崇尚。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例如,“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可能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从容不迫;“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则反映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及共同承受命运的艰辛。此外,诗歌中多次使用“重字韵”,这不仅是对诗歌形式的刻意追求,也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从情感色彩来看,《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的观察,传达出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如诗中描述与邻家父辈交往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邻里和谐相处的向往和对社会温暖的渴望。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不仅是苏辙个人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该诗的分析可知,苏辙通过其精炼的诗句、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及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