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家紫竹杖

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
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
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
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
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
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
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
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求黄家紫竹杖》是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及哲学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他一生勤于学问,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创作缘由:此诗作于苏辙病后,表达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于紫竹杖的向往。由于疾病缠身,他对拄杖的需要更为迫切,而紫竹杖因其坚韧的特性,成为他理想的选择。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求黄家紫竹杖》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其作品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1. 诗歌内容
  • 描绘竹子:诗中通过对比曾家竹园和荒藤共处的景致,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虽与藤蔓为邻,却依然挺拔,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傲然独立的品格。
  • 表达情感:诗人通过赞美紫竹杖的特质,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间情谊的珍视。诗中多次提到“紫竹杖”,不仅因为它的实际用途,更因为它象征着朋友间的相互支持和深厚友谊。
  • 寓意深远:全诗通过对紫竹杖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境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竹子的生长状态,如风梢时一弄的自由,寓意着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苏辙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不失文采,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在《求黄家紫竹杖》中,这种朴素的语言风格与丰富的意象相结合,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不乏美感。
  • 结构安排: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开头直接进入主题,中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抒情,最后以对友情的赞美作为收尾,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 意境创设:苏辙善于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营造深邃的意境。《求黄家紫竹杖》中,竹子的形象生动鲜明,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惜。
  1. 文化影响
  • 传承文化:《求黄家紫竹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其价值在于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生活哲学。诗中的紫竹杖不仅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 启示意义: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对现代人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的压力所困扰,而像诗中竹子一样的坚韧品质,提醒着人们要坚守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求黄家紫竹杖》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也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关于人生、艺术和自然的智慧。

相关推荐